相关新闻

评论:下基层“接地气”提倡“不通气”

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16-12-01 浏览次数: 【字体:

然而以往有不少案例证明,确实有一些干部将深入基层简单理解为下到农村同群众聊聊天、打打牌、喝喝酒,每次下基层都是一聊了之,一打了之,一喝了之,却没有真正了解到民情民意,回来后的收获只是知道哪位村民牌技好,谁喝酒爽快。笔者认为,这种“跑马观花”式的下基层是不可取的,它将严重影响到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党员干部下基层,就是要到农村生产一线走访,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一定要把“接地气”、明实情这件事做得实实在在。
    党员干部要轻装下基层,还宜提倡一切从俭。2009年一组名为《温家宝总理下基层时都吃什么》的照片,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到现在很多人仍能清楚记得。笔者一直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中央的领导干部们深入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第一线,访贫问寒,问计于民,为所有的党员干部们树立了良好的亲民务实的作风与形象。
    事实上,干部下基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察民情、听民声、恤民意、亲民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但若是事先“通了气”,领导走的路线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下去看的对象都是提前“精挑细选”安排好的,甚至领导和群众见面要问什么要讲什么都是上下沟通好的,这样,下基层就演变成了一场精心安排策划的“表演秀”,下基层的领导干部根本听不到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就有网友发帖爆料了一个别处的案例,有个帮扶组下乡了解民情,并强调无需特别招待,晚餐只需在老乡家吃吃便饭即可。可是乡长却担心下来的干部吃不好,怕会影响到自己,因此,不但高薪聘请了大厨在自己家里准备丰盛的晚餐,还请了年轻漂亮的服务员迎接帮扶组的干部。
    俗语说:“政去人声后,民意闲谈时。”要想了解基层实情,了解群众疾苦,绝对不应该大张旗鼓下去。我国古来就有微服私访,说的是皇帝、朝廷大臣和县官以平民的装扮深入各地了解民情和社情,以了解真实情况,进而解决问题。此方法的威力就在于让假象无法藏身,可以听到官员们平时听不到的声音,同时也能在无形中对基层官员起到监督作用,提醒他们时刻想着踏踏实实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
    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举措,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虽然过程可能不好控制,结果有时也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它仍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并影响着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作风,对党和政府树立“廉政亲民”的形象和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均能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些人也许认为这种做法或许很“形式”,但有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自然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分享到:
【打印正文】